2023年5月9日,“《无锡史•教育卷》编纂暨新时代地方教育史研究”学术研讨会在江南大学人文学院胜利召开。此次论坛由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教育学院)、江南大学历史研究院主办。浙江大学文科资深教授、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副理事长、博士生导师田正平教授,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地方教育史志研究会副会长储朝晖研究员,人民教育出版社副主任刘立德编审,首都师范大学石鸥教授,南京师范大学胡金平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周慧梅教授等十余位锡外专家学者出席会议,江南大学校长助理张梁、社会科学处处长王建华、历史研究院副院长刘大禹、人文学院(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姚剑英、人文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伍红林、人文学院副院长于书娟、人文学院庄若江教授、马克思主义学院汪春劼教授等十余位校内嘉宾,与无锡市滨湖区档案馆副馆长吴刚、无锡特殊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谢韵、无锡地方文史学者陆阳,江苏省太湖高级中学党委书记王星等近十位地方文史研究者共同参加了会议。
会议伊始,张梁在致辞中指出,无锡地区自古以来就有崇文重教、耕读传家的传统,在中国教育史尤其是近代教育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作为市校共建合作大型文化工程重点项目之一的《无锡史》单列教育专卷,希望通过深入的历史研究,挖掘并传承无锡教育文脉,为当代无锡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他希望通过这次学术研讨汇各方之智,集能集之能,为《无锡史•教育卷》的编纂提出新颖的学术洞见,为高质量成果的推出提供充足的学术支持。
研讨会上半场由王建华主持。于书娟首先代表编纂团队就《无锡史•教育卷》的编纂情况与编写大纲向与会专家进行了介绍,随后团队负责人庄若江补充介绍了她对无锡教育史主要特征的认识,希望在编纂中能够突出城市历史与教育的关系,凸显无锡教育发展与无锡民族工商业的互动与互相促进。
随后,与会专家从不同角度对编纂大纲给出了意见与建议。储朝晖以“地方教育史编纂要注意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为题,强调要注重无锡教育史的基本原貌的展现与内在发展机制的挖掘,并就《无锡史•教育卷》的整体框架和章节安排提出了修改意见。刘立德以“关于进一步提高地方教育史志编纂规范性的思考”为题,建议无锡教育史编纂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对时代负责的态度,通过制定编纂规划与手册,分清轻重缓急,努力写出一部特色鲜明的地方教育史。石鸥教授以“无锡教育实物史料的搜集、整理与研究”为题,希望团队能够基于无锡丰富的教育史料,推出一部精彩的教育史著作。他还提醒无锡教育史在写作中要出好好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努力做到从中国看无锡与从无锡观中国的有机结合。胡金平教授以“抓大放小:编纂《江苏教育史》的体会”为题,建议抓住无锡教育发展的文脉主线,明确写作的时空范围,注意史料辨伪与语言的通俗流畅。
研讨会下半场由伍红林主持。周慧梅以“参与编辑《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百年教育》的几点体会”为题,分享了自己在参与编纂新中国教育史、北京教育史等相关教育史著作的经验,强调写作过程中要注重客观、中立,对历史争议问题不回避、不评论,用信史服人。陆阳结合自己研究地方教育史的经验,强调要注意各章节篇幅的平衡。王星从地方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对无锡教育史提出了自己的期待,希望《无锡史•教育卷》能够在官方立场、学者立场与读者立场间找到很好的平衡。
田正平做研讨会总结发言,对《无锡史•教育卷》的编写给予了肯定,认为编写团队思路清晰,符合历史研究的基本逻辑,并强调在实际编写中要开阔眼界,跳出教育看教育,综合考虑教育发展与城市发展、教育与无锡工商业的关系、强调教育与文脉传承的关系,在全面呈现无锡教育全貌的同时,通过抓住典型人物、机构、事件,凸显无锡教育的个性。
此次会议主题明确聚焦,与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无锡史•教育卷》的编撰大纲提出了非常宝贵的意见与建议,贡献了许多资料线索,为编写团队下一步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与会专家也对江南大学教育历史与文化团队的相关研究给予了高度认可,希望团队能够借《无锡史•教育卷》的编撰为契机,在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方面,进一步彰显研究特色,推出更多高水准的研究成果,使江南大学成为地方教育史研究与江南教育文脉研究的一个高地。
江南大学校长助理张梁教授致欢迎辞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院长于书娟介绍编纂大纲
浙江大学田正平教授总结发言
研讨会现场
大会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