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江南讲坛第一百六十三讲“当代文学史的文体问题”顺利举行

发布日期:2025-11-25来源:人文学院 文图:李云曦 审核:徐璐审核:审核人参数配置未打开 点击数:

2025年11月20日下午,由江南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研究生院主办、人文学院承办的“江南讲坛”第一百六十三讲在人文学院田家炳楼517会议室顺利举行。苏州大学讲席教授,教育部特聘教授,苏州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苏州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院长王尧应邀作题为《当代文学史的文体问题》的专题讲座。讲座由人文学院副院长张春梅主持,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张春梅老师主持


讲座伊始,王尧从当前的文化现实与学术研究语境切入,指出我们正身处一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他以个人文学作品《桃花坞》为例,进一步探讨人工智能在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引发的版权争议,并强调“不能让人的创造性被人所创造的物——人工智能所取代”。王尧认为,在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仅依靠以往的价值判断与思维方式难以应对层出不断的新问题;而正是这种不确定性,有可能成为推动学术发展的新契机和增长点。

王尧教授分享


其次,王尧谈到文学史研究的文体问题。他梳理了四种主要文体类型:其一为“教材体”,它源于晚清时期对西方及日本学术建制的引进,在当时中国本土文学史研究尚缺系统性的背景下形成。这种文体按时间与题材划分章节,契合现代中国的宏大叙事,但在历史进程中较少呈现读者的参与角色。第二种是叙述体,将文学史当做历史性著作,把叙述本身看作历史表达方式,还原事件发生的细节,以呈现文学史本身的复杂性。第三种是论述体,以译林出版社的《英格兰文学史》和《意大利文学史》为代表,体量较小但内容丰富。第四种是口述体,以《“新时期文学”口述史》为代表,把文学史提升到民主讨论的层面。

最后,王尧指出当代文学史研究具有跨学科的特点,年轻学者多关注当下的思潮与热点研究,将文学史研究与现代科技的发展相结合,但这也使当下的研究出现了危机,那就是对历史问题失去兴趣。

活动现场


讲座结束后,王尧与在场学生就当代文学史文体写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他凭借自身深厚的学术积淀,为同学们的疑问提供了鞭辟入里的解答,不仅启发了同学们的思考,也进一步点燃了大家的学术热情。

学生提问


本次讲座的顺利落幕,为师生搭建了当代文学史文体研究的学术对话桥梁,极大地激发了同学们探索该领域的热情。学院将以此次讲座为重要契机,持续深耕学术沃土、搭建更多高质量交流平台,进一步培养以问题为导向的研究风气,支持师生在踏实钻研中提升素养,产出更多兼具思想深度与学术价值的优秀成果。


建议使用屏幕分辨率高于360*640的终端设备浏览本站,推荐使用IE9+ChromeFirefoxSafari等桌面版浏览器和各种移动版浏览器(手机)来浏览本站。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