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院学生作“战疫抒逆流赋”古文 致敬疫情“最美逆行者”

发布时间:2020年02月27日 14:39  浏览次数:[] 来源:人文学院   文:赵将 审核:吴宝锁

粤以庚子之年,戊寅之月,荆楚逢灾,九州落泪;余时幽身乡野,心亦感悲”。日前,这篇用古文写作的“战疫抒逆流赋并序”火遍了江南大学师生的朋友圈,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篇古文的作者是江南大学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9级学生刘雨衡。虽然是“00”后,但是刘雨衡发挥了自己在古文写作方面的特长,依靠平时积累所学,积极关注着疫情发展动向,作出了《战疫抒逆流赋并序》,为抗击疫情加油,向无数冲在抗疫一线的“最美逆行者”致敬。

全文如下:

《战疫抒逆流赋并序》

作者:刘雨衡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2019级汉语言文学专业)

 

粤以庚子之年,戊寅之月,荆楚逢灾,九州落泪;余时幽身乡野,心亦感悲,何哉?常恨以文自许,无以报国;恃才自傲,难行效命。观白衣不辞于雷火,叹杏林忘私于汉南,生死作誓,慷慨陈言。易水燕歌,足惊天地之烈;湘江楚赋,乃杀神鬼之心。文庐陵曰:“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其言为谁?乃思疫生以来,炎黄同心,华夏一意,非我手足,孰可当之?值岁寒,凋人意,故余作此言也,追烈士之心,称侠客之义,尽文者之能,以昭大国之威,宣于世也。


嗟夫!九州同殇,关河共泪!独哀江汉之生民,更悲华夏之寒岁。时维春困,冬势犹危,千乡纷纷做寂处,百城瑟瑟为孤围。国势诚艰,村邑列垒;行人在外,游子未归。群情惶恐,济世者谁?

乃见离燕北背,候鸟南归,千江正向,清流独回。其顽且艰,奋身摧嵬。长锋所向,势在危楚;锐意所取,心系困隋。点滴成流,仁心交汇。化杏林之微风,抚石山之妙萃。抗疫击疾,奔走雷火之间;探石制药,效劳垂危之位。因行明志,以身许国,时危义起,舍我其谁?天门道阻,群流可摧;楚江冰冷,滴水莫畏。

况我堂堂中国,泱泱华夏,山川同月,四海一家;斗志城坚,精禽乃化。衔西山之木,移太行之土,足感天地,当叹今古。举国齐谋,兆民同福,尽人人之心,羞伯元之辱。张燕赵之长弓,挥齐鲁之劲斧,连江南之艨艟,跨塞北之鼙鼓。河山声动,风雷起舞,清流成海,意将何图?潜龙腾跃,疫病呜呼!

冀彼二月,樱花齐开。执子之手,游于兰台。纷驰驿路,春风又来。沐而行之于道,修而抒情于怀。适时北地雪融,南国草长,山川风物,同争异彩。然后祭告皇皇,勋勒此殇,铭章纪事,宣示八方,告尔后人,此羞莫忘!


作为一个古文爱好者,刘雨衡一直以来就对诗词曲赋、名家名著感兴趣。从小学开始,就一直对《三国演义》爱不释手,前前后后把那本书读了三十多遍。日常阅读之下便偶尔模仿其中词汇和言语。后来接触的文学资料多了,写作的熟练度也就随之提升。初二的时候,自己忙里偷闲仿写《三国》写了一部章回小说

关于创作的初衷,刘雨衡说:想起无数个像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以及刘智明院长那样,在抗疫前线救死扶伤甚至失去生命的医护人员,引发自己很多感想。那些日夜奔走的勇士们无愧于天地,就像古代那些‘为国为民’的侠士们。那些在前线奋斗的英雄,应该被记录下来,为后世所铭记、所称赞作为一个学生,我不能在疫情的第一线做贡献,所以我想写些东西,不论文章质量好坏也算为此次疫情尽一份心在近一周的写作过程中,刘雨衡有过两文稿,有过行文的纠结,请教了许多前辈师长经过反复修改,打磨润色,最终这篇《战疫抒逆流赋并序》才得以顺利出炉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熊湘老师在采访时表示,刘雨衡同学上过我的中国文学史,听课极为认真他是一个热爱古代文学,好读古诗文,学习勤奋踏实的学生。该同学在高中时就进行过文言写作,大学期间,时常就古文阅读中遇到的问题与我交流。更重要的是一直坚持古诗文写作训练,不仅重视情感思想的表达,还在用韵、用语、用典等方面下了一番功夫。在中文系的学生中,能够如此积极地进行文言创作,并达到较好的水平,这是不多见的。

在谈及对本文的评价时,熊湘老师说:作者以战疫为题,切合当下,实乃有感而发,言语之间足以感受其蓬勃意气和强烈责任感。序文写得颇有力度,正文虽然不长,但将疫情之凶险、逆流者之勇毅、国家之魄力,以及必胜之信心充分表现出来。行文一气而下,少有滞碍。文中一些典故、对仗的运用较为精当,句式整饬、节奏铿锵。虽然某些地方不免生涩,还有进步空间,但作为大一学生的文言作品,已经是不错的了

 

 动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