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丁钢教授做客人文学院“博习大讲堂”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20日 09:35  浏览次数:[] 来源:人文学院   文:韩冰、蔡慧英;图:徐跃;审核:张春梅

5月17日上午,人文学院“博习大讲堂”在图书馆510报告厅举行。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紫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丁钢教授作题为《智能时代教育变革的特征》的学术报告。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姚剑英,副院长(主持工作)伍红林教授,副院长于书娟教授,田良臣教授以及200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伍红林主持。

在学术报告中,丁钢教授首先论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核心理念及其对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的影响,由此推演到对教育的影响。他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给教育带来的不仅是表面上教育场景的变化,本质上是不同媒介交互方式在教学关系上的投射。丁钢教授通过个体与ChatGPT互动的典型场景,提出了“媒介即教育”的创新论点。在智能教育时代,媒介具有教育的属性和功能,构成了新的教育生态及其存在方式。丁钢教授呼吁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者需要重新审视智能时代背景下的教育本质。智能教育时代的教育连接着过去和未来,它不仅仅局限于向学生传授我们已经知道和理解的知识,更需要告诉学生将来应该知道和理解的东西。

报告结束后,伍红林进行了总结和点评。继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首次开讲“博习大讲堂”之后,学院有幸邀请到华东师范大学丁钢教授担任讲座嘉宾,做客“博习大讲堂”第二讲。讲座不仅引领在场师生深刻领悟了智能时代教育变革的本质特征,更是拓宽了大家对教育的认知疆界,为大家对未来教育的前瞻认知与实践探索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方向。本次“博习大讲堂”在师生的热烈掌声中圆满落幕。

“博习大讲堂”其名蕴含深意,撷取自教育界泰斗、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顾明远先生在2021年教师节为人文学院、教育学院题写的寄语——“敬业乐群、博习亲师”中的“博习”二字。“博习大讲堂”旨在践行学科交叉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理念,致力于打造新文科背景下的人文“大思政”育人品牌,创新思政育人格局,定期邀请各界精英及专家学者,开展主题多元、类型丰富、大咖云集的专题交流,提供高品质、高品位的文化盛宴助力人文学子开拓视野,培养知中国、爱中国、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新时代文科人才。

华东师范大学丁钢教授做报告


副院长(主持工作)伍红林教授主持活动


“博习大讲堂”活动现场(一)


“博习大讲堂”活动现场(二)